
浮頭列管式換熱器-原理 浮頭列管式換熱器通過獨特的浮頭結構解決熱應力問題。其核心在于管束一端與固定管板焊接,另一端(浮頭端)通過浮動管板和鉤圈與殼體分離,允許管束因溫差自由伸縮(軸向移動8-12mm)。這種設計使設備可適應150℃溫差工況,消除熱應力引發的管板開裂風險。例如,某煉油廠應用后,熱疲勞導致的停機維修次數下降92%,年運維成本降低180萬元。
防焦劑廢水列管式換熱器-原理 防焦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具有強酸性(pH值2—4)、高氯離子濃度(500ppm以上)及高溫(90—100℃)特性,對換熱設備提出三大核心要求:精準溫控:廢水需嚴格控制在60—80℃,傳統設備因控溫不足(±5℃)易導致焦化物沉積,堵塞管道并降低后續生化處理效率。
蒸汽列管式換熱器-原理 列管式汽水熱交換器作為工業熱能轉換領域的核心設備,憑借其高效、穩定、結構緊湊的特性,廣泛應用于電力、化工、制藥、食品加工及新能源等多個領域。其通過蒸汽冷凝與水加熱的相變過程實現熱能傳遞,成為推動工業綠色轉型的關鍵技術之一。
化工碳化硅換熱設備-原理 碳化硅(SiC)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,其物理化學特性為換熱設備性能躍升提供了核心支撐:耐高溫極限:熔點達2700℃,可在1600℃高溫下長期穩定運行,短時耐受2000℃溫度。例如,在煤氣化裝置中,設備成功應對1350℃合成氣急冷沖擊,溫度劇變耐受性達400℃/min,避免熱震裂紋泄漏風險。
氯化鋇纏繞管換熱器-原理 氯化鋇作為化工、制藥、冶金等領域的核心原料,其生產過程涉及大量熱量交換環節,但傳統換熱設備面臨兩大核心難題:腐蝕問題:氯化鋇溶液在高溫(100℃)或含Cl?、SO?²?等雜質時,會加速對金屬材料的點蝕、縫隙腐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