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A相關文章RTICLES
臥式列管式換熱器-原理 臥式列管式換熱器通過管束與殼體間的流體流動實現熱交換。其核心結構包括: 殼體:承壓容器,通常采用碳鋼或不銹鋼焊接,內部容納管束并形成流體通道。 管束:由數百根平行排列的換熱管組成,材料可選銅、不銹鋼或鈦管,管徑范圍Φ12mm-Φ50mm,管長可定制。管板:連接管束與殼體的關鍵部件,通過精密鉆孔固定管束兩端,確保管程與殼程流體的隔離。
工業(yè)列管熱交換器-原理 列管熱交換器通過管壁實現兩種流體的間接熱交換:高溫流體(如蒸汽、導熱油)在管內流動,低溫流體(如冷卻水、工藝介質)在管外沖刷管束。熱量通過管壁傳導至低溫流體,完成能量轉移。其核心優(yōu)勢在于: 高效傳熱:通過優(yōu)化管束排列(如正三角形布局)和流體路徑,傳熱系數可達200-1500 W/(m²·K)。例如,在蒸汽冷凝工況下,冷凝效率達98%,顯熱回收率超90%。
硫酸鎳列管式換熱器-簡介 硫酸鎳(NiSO?)作為一種重要的工業(yè)原料,廣泛應用于電鍍、電池制造、催化劑合成等領域。其生產過程中涉及多步熱交換環(huán)節(jié),對換熱設備的耐腐蝕性、熱效率及運行穩(wěn)定性提出嚴苛要求。列管式換熱器憑借其結構緊湊、傳熱高效、適應性強等優(yōu)勢,成為硫酸鎳工業(yè)中的核心設備。本文將從技術原理、結構優(yōu)化、應用場景及未來趨勢四個維度,解析硫酸鎳列管式換熱器的創(chuàng)新實踐。
管殼式列管換熱器-原理 管殼式列管換熱器(又稱列管式換熱器)通過封閉在殼體內的管束實現熱交換,其核心原理基于熱傳導與對流強化:熱傳導:冷熱流體通過管壁直接傳遞熱量,管束作為導熱橋梁,材料多為不銹鋼、鈦合金或碳化硅復合材料,耐高溫(可達1200℃)、高壓(超35MPa)。
生物柴油廢水列管式換熱器-簡介 生物柴油作為一種清潔、可再生的替代能源,其生產規(guī)模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而不斷擴大。然而,生物柴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水,因其高濃度有機物、油脂、脂肪酸及復雜成分,給廢水處理帶來了巨大挑戰(zhàn)。列管式換熱器憑借其高效傳熱、結構緊湊、耐腐蝕性強等優(yōu)勢,成為生物柴油廢水處理中的核心設備,顯著提升了處理效率并降低了運行成本。